随着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,推动了水肥一体化的进步。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而成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,可根据监测的土壤水分、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,设置周期性水肥计划实施轮灌。施肥机会按照用户设定的配方、灌溉过程参数自动控制灌溉量、吸肥量、肥液浓度、酸碱度等水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,实现对灌溉、施肥的定时、定量控制,充分提高水肥利用率。

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由云平台、墒情数据采集终端、视频监控、智能水肥一体化施肥机、过滤系统、阀门控制器、电磁阀、田间管路等组成,可通过水位和视频监控能够实时监测 系统水源状况,及时发布缺水预警:通过水泵电流和电压监测、出水口压力和流量监测、管网分干管流量和压力监测,能够及时发现系统爆管、漏水、低压运行等不合理灌溉事件,及时通知系统维护人员,保障系统平稳行。
实施效果
省肥节水、省工省力、降低湿度、减轻病害、增产高效
一、水肥均衡
传统的浇水和追肥方式,作物饿几天再撑几天,不能均匀地“吃喝”。而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,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随时供给,保证作物“吃得舒服,喝得痛快”!
二、省工省时
传统的沟灌、施肥费工费时,非常麻烦。而使用 ,只需打开阀门,合上电闸,几乎不用工人。

三、节水省肥
水肥一体化,直接把作物所需要的肥料随水均匀的输送到植株的根部,作物“细酌慢饮”,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,可减少50%的肥料用量,水量也只有沟灌的30%-40%。
四、减轻病害
大棚内作物很多病害是土传病害,随流水传播。如辣椒疫病、番茄枯萎病等,采用 可以直接有效的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。 能降低棚内的湿度,减轻病害的发生。
五、控温调湿
冬季使用 能控制浇水量,降低湿度,提高地温。传统沟灌会造成土壤板结、通透性差,作物根系处于缺氧状态,造成沤根现象,而使用 则避免了因浇水过大而引起的作物沤根、黄叶等问题。
六、增加产量,改善品质,提高经济效益
的工程投资(包括管路、施肥池、动力设备等)约为1000元/亩,可以使用5年左右,每年节省的肥料和农药至少为700元,增产幅度可达30%以上。

实现两级用水计量,通过出口流量监测作为本区域内用水总量计量,通过每个支管压力传感采集数据实时计算各支管的轮灌水量,与阀门自动控制功能结合,实现每一个阀门控制单元的用水量统计。同时水泵引入流量控制,当超过用水总量时,将通过远程控制,限制区域用水。
可通过通过对农田土壤墒情信息、气象信息和作物长势信息(叶温、叶面湿度、果实膨大、茎杆微变化传感器采集信息)的实时监测,综合判断是否需要灌溉,采用无线或有线技术,实现阀门的遥控启闭和定时轮灌启闭。根据采集到的信息,结合当地作物的需水和灌溉轮灌情况制定自动开启水泵、阀门,实现无人职守自动灌溉,分片控制,预防人为误操作。
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的好处是多方面的,可以让水肥控制地更精确、及时,作物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才能获得高产优质,同时,系统根据土壤环境实时状况、作物生长需求进行调控,可以避免水肥资源的不必要浪费、节水节肥,降低生产成本。而系统在自动化的操作下则可降低人力的投入,工作效率更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