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走在山西省吉县群山环绕的果园里,四周植被丰茂,空气清新。漫步其中,苹果清香,蜂飞蝶舞,花香扑鼻,禽鸟鸣声上下,群鹅觅食其间,牛羊悠闲吃草,工人辛勤劳作。
山西吉县以苹果出名,年产优质苹果22万吨,深受各地消费者青睐。这些优质苹果是怎么种出来的呢?
笔者来到位于海拔1200米黄土高原上的一片果园,这是一个上了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智慧果园:蓄水池、地块、有机肥堆沤处均有数据信息采集传感器,水池的水位、水温的、盐分、电导率及土壤的pH值、土壤水分、土壤温度等数据,会自动传入数据信息采集平台。负责人杨朝辉说:“这些传感器就是‘眼睛’,为我们带来生长环境的数据,据此,可以精准制订生产计划、预防自然灾害和病虫灾害,提高果树管护水平。”
主要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包括:果园气象站,土壤墒情监测站,水肥一体化系统(本果园主要是有机肥,有机肥发酵加水稀释,过滤后通过智能水肥机灌溉到田里。)、智能虫情测报系统,智慧农业物联网测控平台和手机APP系统。以上构成了智慧果园的智慧“大脑”
吉县县长赵松强介绍,过去几年里,吉县苹果产业实现了“五个80%”以上——80%以上的耕地种植的是苹果,80%以上的行政村是苹果专业村,80%以上的农民从事的是与苹果相关的产业,80%以上的农民收入来自于苹果,80%以上的贫困户依靠苹果实现了脱贫。主要是得益于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加持。